研學旅行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游學、
"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"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,
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。
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。
也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推崇。
該項目位于河南省魯山縣內,地理氣候條件優越。
山美水美,溝谷縱橫,溪流湍急,潭瀑成串。
由于海拔原因,每年五月到九月,紅色杜鵑和白杜鵑爭相開放,令人流連忘返。
風光秀麗,獨具特色的萬畝天然果園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,
一年四季,從春到冬,獼猴桃、山葡萄、山香蕉、毛桃、板栗、山楂等等80余種野生水果任品嘗。
主入口設計
采用介紹魯山文化的景墻巧妙劃分廣場空間,并對衛生間起到部分遮擋作用。
織園
織園的設計以魯山當地聞名中外的魯山絲綢為故事源泉,建造絲綢文化館。
主要向游客呈現魯山絲綢的紡織工藝,再現傳統技藝。
也可以組織研學體驗與手工活動。
耕園
包括加工廠、生態種植大棚(香菇)、種植園(木耳)。
主要種植下溝村的特色農作物,香菇、木耳等。
加工廠提供食材和加工道具,提供采摘、加工和售賣的配套服務。
逐鹿草坪
位于耕園的一側,將兩個奔跑著的鹿雕塑放在草坪上,吸引游人觀賞、拍照、駐足停留。
中央開闊的草坪空間供孩子們奔跑、玩耍,開展各項體育運動;周邊設置陽傘休息空間,供人野餐、休息。
星園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
魯山作為革命老區,境內有“豫西革命紀念館”、“魯山鄧小平舊居”、“鄧小平市場街”等多處紅色遺址。
設置紅色文化館,向來往的游客宣傳紅色革命歷史。
設置紅軍雕塑、標識牌等,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。
音園
音園主要依托于唐代魯山縣令元德秀,不顧生死為民請令的事跡。
場館主要采用竹子構造,游客更能從清新雅正的氛圍中感受到歷史人物的琴臺遺風。
場館放置多種國風樂器,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。
道路景觀效果圖
娛樂入口處
龍的第四個兒子——蒲勞
(據說他生活在海邊,平時最怕的就是鯨魚,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,蒲牢就大叫不止,并將撞鐘的大長木雕成鯨魚狀,以其撞鐘,求其聲大而亮。)
吉光飛魚
櫻花木道
進入娛樂活動區的蜿蜒路徑,路旁種植櫻花,座椅型樹池同時為游客提供短暫的休息場所。